6月29日,由我校主办的第二届中国·羊磴学术论坛在贵州羊磴镇举办。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院长焦兴涛、副院长王朝刚出席,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的师生代表,和羊磴当地政府、村民、学生等参与。
第二届中国·羊磴学术论坛以“艺术的社会生产、乡土美学与文化叙事”为主题,邀请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云南艺术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河北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从事艺术学理论、非遗保护与乡建设计等研究和实践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代艺术如何回应社会变革,挖掘乡土美学的新价值,并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创造新的文化叙事。
本次论坛共分3个议题。议题一“当代艺术的社会生产”由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民族艺术》主编、研究员许晓明主持,东南大学特聘首席教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方李莉评议,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院长焦兴涛以《中国式公共艺术的三个面向》为题,讨论了中国公共艺术在政治、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三个面向,以及与之相应的美育、参与、出演三个特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主任陈岸瑛讨论了情境主义国际的后革命思想对当代艺术乡建的借鉴意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卢文超从时间风格演变与空间场域占位角度,阐述了艺术在差异中生成的无限性与竞争性。
议题二“艺术参与乡村的实践及其本土资源”由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岳永逸主持,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孟凡行评议。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巴胜超、云南大学教授向丽、云南艺术学院教授邹洲分别提出艺术乡建需重视村民主体性、重塑乡土景观与精神家园、通过本土美学视角反思并推进实践等观点,表示艺术作为载体可连接人与自然、社会,重建乡村秩序,激发个体参与创新。
议题三“人工智能、社会美育与乡村振兴”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主编孙晓霞研究员主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常培杰评议。孟凡行从活态文化遗产方面,探讨了在后人类时代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王志亮探讨了从乡村参与到社区参与的转换模式,强调空间扩展与居民参与对复兴社区活力与非遗文化的重要性。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王子云提出通过数字乡建的现状分析、模式探索及参与式博物馆等创新方式,实现数字时代的乡村建设与文化再造。
方李莉作论坛总结。她重点关注了农民主体性在艺术乡建中的重要性及人工智能对人类生存影响的思考,表示羊磴因川美的介入,人文景观、历史文化及村民世界观都得以重塑。
此次论坛不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对话的平台,羊磴当地村民、学生等群体的广泛参与也推动了乡村文化与艺术的进一步深度融合、促进了学术研究与乡村实践的结合。
本次论坛由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主办,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创作科研处、造型艺术学院承办,西部艺术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协办,《民族艺术》《艺术学研究》《当代美术家》,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艺术与社会研究专委会、重庆市雕塑学会等提供学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