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FuiLTd_xwtA3WlN3dxLFg
焦兴涛(全国政协委员、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副院长):关于推动艺术疗愈融入学校美育体系,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的建议
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凸显。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大学生中,有18.5%的学生存在抑郁倾向,4.2%的学生有抑郁高风险倾向。
2023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构建“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高度重视。
调研发现,初中、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时、专职教师等资源配置上很难做到充分保障。大学生面临学习升学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心理辅导教师比例太小,难以应对众多学生复杂的心理健康需求。
艺术疗愈融合了艺术和心理学的知识,可以通过艺术的创造性过程来改善参与者的生理、心理和情绪健康状态。它通过艺术形式帮助人们表达情感、释放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于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艺术疗愈,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形式,其治疗方法涉及绘画、音乐等多种形式,并与中国的学校美育中的许多内容存在天然的契合点。把艺术疗愈内容纳入学校美育教育,可以拓展学校美育内涵,并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措施的重要补充。
首先,具有艺术疗愈特质的美育相关课程可以让所有学生受益;其次,艺术疗愈过程中所借助的绘画、手工等方式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会使得学生的接受度、参与度较高;再者,现有心理测评试卷可能受到学生自我认知、防御机制或社会期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回答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借助艺术疗愈方法可以为更准确地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有效的补充手段;最后,可依托现有初高中“美育”课程体系以及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制度等做法,通过对在职美育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的培训,多层次多路径构建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和管理的体系。
为此建议:
一、强化思想和价值观引领。在艺术疗愈实践中融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和分享,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感受和经历,增进相互理解和包容,营造和谐、多元的校园氛围。
二、美育课程带动艺术疗愈。将艺术疗愈作为美育课程教育的延伸,结合“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实施,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建设的另一种路径。结合现有的美育相关课程,如绘画、手工艺、雕塑等,开展以艺术疗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艺术创作、欣赏和分享,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表达情感,提高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国内院校中,中央美术学院在理论研究方面,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在教学和社会实践方面均做出了充分的积累和准备。
三、发展艺术疗愈学科专业。在有条件的艺术院校开设艺术疗愈专业,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资源,结合中国实际,制定适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为社会培养专业的艺术疗愈人才。对在职从事相关工作的教师进行艺术疗愈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辅导能力。
四、建设校内艺术疗愈平台。在校内建设艺术疗愈工作室等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艺术疗愈的安全、舒适的环境。组织定期的艺术疗愈工作坊和讲座,让学生亲身体验艺术的治愈力量。
五、选择地区和学校试点推广。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省市的大学和中学进行试点,建立大学和中学联动、学校和社会共建的艺术疗愈融入学校美育的体系,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切实有效的“艺教医”心理健康建设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