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报道链接:https://app.cqrb.cn/html/2022-04-08/1207920.html
近年来,艺术乡建成为热潮,不过诸多实践方式也日益引起人们的讨论甚至是争议,诸如“谁的乡村?”“艺术乡建何为?”等成为实施者难以回避的诘难。4月8日晚,由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重庆日报联合主办的“川美讲堂”第九讲上线,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尹丹走进直播间,用鲜活的案例,生动的语言,为广大网友上了一堂艺术乡建课,吸引约30万人次观看。
▲直播现场
直播中,尹丹以“中国(艺术)乡建的历史经验及其核心症结”为题,结合国内外大量古今案例,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他看来,乡村是中国社会最基本、最稳定的生活空间,但以城市化为核心特征的现代化进程使它受到了极为强烈的震荡,诸多问题“剪不断,理还乱”。
其中,当代艺术乡建的主要症结涵盖:忘记了现代化的根本使命,忽视了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怀旧式浪漫主义情怀在当代乡建中缺乏现实意义和持续性;一窝蜂的乡村艺术节(乡村艺术展览),低水平重复居多,诉求模糊,往往既无法产生经济效益,也无法为村民提供可供理解的作品;以美学命令的方式,用某种地方风格来统一野生的民居状态;大而无当的建筑符号化,未必能体现在地性,真正的建筑在地性应该是阳光、气候、材质、温度、光线等;以知识分子的浪漫式想象为基础,以人类学为科学外衣,为村民建构所谓的“神圣”空间等。
为此,尹丹认为,乡村建设应该是一个整体工程,涉及到村民经济收入、地理交通特点、可供开发的自然文化资源、村民受教育程度等,艺术乡建不可能单独成立。艺术乡建需要“落地而为”,要真正的大众化,学院化、精英化的艺术在乡村难以被接受。现代化建设是中国乡村建设的恒久底色,农村的底层逻辑仍然是殷实的收入与便利的生活。
▲直播现场
他表示,当前,乡村的未来仍然是现代化,而不是乡土化,更不是返祖化。艺术乡建要以经济效益、功能实用为先,审美为辅。艺术乡建还要避免说教,去符号化,适势改造,探索“乡土”材料、文化在乡建中真正的优势。另外,艺术乡建需要持保守主义的价值,重做一口锅不如当一个修锅匠。
整场直播用时约2小时,在开云网页版,开云(中国)官方抖音号、重庆日报客户端专题、重庆日报官方抖音号、重庆日报官方视频号、重庆日报官方百家号、重庆日报官方知乎号、重庆日报官方微博号等平台同步进行,累计吸引约30万人观看。
在整场直播中,尹丹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吸引大量网友发弹幕互动,气氛十分热烈。“确实,在乡村建设中,村民才是真正的主体,不要用‘命令式’的方式强行介入,尹老师的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最好的乡村建设,是由村民自己构建他们心中应该有的文化艺术符号”“见解独到,高屋建瓴,点赞、点赞!”......大量网友纷纷留言称。
金句分享
★乡村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涉及到地理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文化资源,以及村民的经济收入、受教育程度等,艺术乡建不可能单独成立,只是乡建大板块中的一个小板块。只有融入到整体性乡建中,艺术乡建才有价值,且艺术家必须跟其他领域的乡建参与者合作,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价值。
★艺术乡建需要落地而为,需要真正的大众化。学院化、精英化的艺术在乡村难以被接受,因为村民不需要这样的艺术,也看不懂这样的艺术,至少在短期内这个鸿沟是非常大的。
★现代化建设仍然是中国乡村建设的恒久底色,农村的底层逻辑仍然是殷实的收入与便利的生活。那种怀旧式的浪漫主义,在今天的乡建中仍然没有多少意义,乡村需要的是收入,需要的是便利的生活,需要的是现代化,不是我们想象中承载个人乡愁的一个媒介,不是知识分子和艺术家主观想象的乡村。
★我们看到今天有各种各样的学者,以自己的学科知识背景介入到乡村实践之中,他们总希望为乡村做点实事,他们总希望在精神层面能够提升村民的精神世界。这在我看来有点想当然,今天村民未必需要这些东西,他们有自己的世界。
★我觉得艺术乡建应该以经济效益、功能实用为先,审美为辅。艺术家必须清楚自己的角色,你只是乡建大板块中的一个小板块,乡建首先必须服从于乡村建设的一个基本逻辑,就是现代化、实用化以及经济效益,说穿了就是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