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学术
大足学研究中心系列讲座之九:大足学的构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 11:44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浏览:

      4月9日下午,我校研究生处处长、当代视觉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王天祥教授在我校大学城校区绘画楼教室以“大足学的构建与实践”为题作讲座。讲座由重庆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龙红教授主持。

      王天祥教授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一是对研究对象、方法与文本的讨论;二是围绕学科如何构建、对构建的实践价值、意义和途径的思考。他以大足北山石刻艺术人类学的书写为例,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他对大足学构建与实践的七点思考。对如何开展佛教造像的形式分析、还原宗教本来意义、揭示社会权力结构、探寻人类思维模式、关注民众生活诉求等作出了客观严谨的分析、阐释。

      王天祥教授提出中国的传统雕塑很少依据透视法则,呈现近大远小的层次变化,而是遵循中轴对称的原则,依据人物造像不同的等级,地位和重要性体现,这种真实实际并不符合观者的视觉真实,只是基于人们心理认知的真实。目前对于大足石刻装饰纹样的研究还缺乏有份量的研究。他结合现实,对中西方传统佛教造像的区别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梳理,提出中轴对称的空间布局、主大次小的体量关系、以线传神的造型方法、意味丰富的装饰纹样、五色咸备的妆銮方法,是具有中国格局和中国风格的装饰手法,而这些都可以通过对大足石刻的分析获得,大足北山石刻可以说是中华文明“宇宙图式”思维模式指导下的产物。同时,他指出,佛教造像留存至今,在研究和观看时,不能将其简单化,作为一种心灵的信仰,它是民众心中千年以来日常生活诉求的活态延续的文化空间,是整个城市连同它的城墙街道中有机体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对待和认识它时,不能把它当成一个标本和僵硬的文物,而应带着多维的视角观察,因为任何一种对物的研究其本质都是对社会的观察,对人自身的一种审视。王天祥教授宏观的研究视角为听讲座的师生们整体看待和分析历史,完善学科建设提供了一种参照和方法。

(文:当代视觉文化艺术中心 严弢;图:况贺)

 

关闭